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,有着很多相互矛盾却又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的现象,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既让人费解也使人心酸更使人彷徨,姚绍龙现将其作为“悖论”加以整理,旨在抛砖引玉,引发各位精英一起探讨。
一、管理是管自己而不是别人。“以身作则”这个词应该是尽人皆知,然而真正做到的人却一个也没有没。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,所有管理者都把自己当做手电筒,想尽办法去管住别人,而从不会有人去约束自己,所以,具备领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管理者几乎绝种,管理成本越来越高,而效率则越来越低,组织则越管越乱。
二、管理是管坏人而不是好人。就像河涌有自我净化功能一样,好人其实根本用不着你管,好人需要的只是引导,只要定好规则就行。但是,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,管理者却喜欢与坏人勾结起来对付好人,想尽办法侵占好人利益,直到最后站在好人的对立面,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管理者意外死了,网上一片喝彩声的主要原因。
三、管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。把企业做跨了也是结果,更是无言的结果。但不管任何结果,只要一旦形成,就没有任何意义。遗憾的是,所有的管理者几乎都只关注结果,都像农夫一样等着捡只死兔子,殊不知,没有过称绝不会有结果,过程不对也绝不会有好结果,结果不行时一切都已经大势已去了,只关注结果的人最后都没有结果。
四、管理是科学而不是艺术。科学必须严谨,必须遵循一定的原理和逻辑。而艺术却可以肆意发挥,把1000个马桶胡乱拼在一起就是艺术,裸奔是艺术,艳照也是艺术,只要你足够无耻足够神经就行了。遗憾的是,现实中,很多人却把管理当做了艺术肆意发挥,根本不管什么原则和逻辑,结果,就真的只能去裸奔了。
五、管理是流氓而不是君子。在中国,流氓是典型的“坏人”,“坏人”大多不要脸,也不讲情面,甚至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,所以,流氓大多富裕得天天吃肉。而君子大多是老好人,老好人大多没有原则,所以,老好人做管理的结局只能是让下属喝稀饭。所以,管理者也必须做“坏人”,遗憾的是,很多管理者最后却都把自己变成了真流氓。
六、管理者是孙子而不是爷爷。在中国的企业中,靠的都是“领导”,任何事都是靠领导发话,哪怕领导就是个弱智。所以就没几个人看得起管理者,企业也都不把管理当回事。于是,很多管理者都努力地想去做爷爷,板起脸孔以树立自己威严。殊不知,爷爷必定是从孙子做起的,在领导面前该装孙子时你还必须装。很多一开始就想做爷爷的管理者最后都变成了真孙子。
七、管理是责任而不是荣誉。有职有责,职务与责任是绝对的正比,不能承担责任的管理连狗都不如,狗起码还能看家护院呢。荣誉是对责任的肯定。遗憾的是,现今的管理者却都只看重荣誉,一有机会就上台出镜露脸,甚至不惜手段弄虚作假截取荣誉,最后的结果是——年年评先进、天天出问题。
八、管理是实践而不是理论。管理的本质在于行而不在于知,遗憾的是,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,理论家从来都不去实践,却又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管理的真谛;而在搞管理实践的又看不起理论,认为自己就是管理的“皇帝”,然后拍着脑袋为所谓为。最终导致专家
也让管理最后成为怪胎——有“管”而无“理”或者是“难管难理”了。
九、管理是管组织而不是管人。人必须放到组织中才能体现价值,管人就是管组织。所以,管理者必须建立组织目标和规则,必须营造组织文化。遗憾的是,在中国式管理实践中,知道这个常识的管理者犹如凤毛麟角,具备组织意识和组织能力的领导者更是廖如寒星,几乎每个管理者都把管理行为对准了个体对象,然后就按下葫芦浮起瓢,搞的是四面楚歌了,左右不是人。
十、管理是管现在而不是未来。战略针对的是未来,中国式管理其实是没有未来的,看政策的频繁变换、有钱人的频繁移民和企业的大量倒闭就知道了。所以,企业必须先将理想放下来先把面包捡起来,管理则必须立足于解决现在问题。遗憾的是,很多管理者对“战略”情有独钟,佛山一家知名建材企业花费上百万从上海请了一家管理机构搞战略,半年过去,老员工走得一个都不剩,让那些竞争对手直笑的合不拢嘴。
都成了“砖”家,而那些不懂理论的管理者都成为永远的流氓草根